企業常會將一些營運活動外包出去,如今,資訊科技的進步使企業能夠密切整合這些第三方服務。這不僅促成高度專業化的第三方服務,也催生出統籌各項服務的業者。到底這對企業會有什麼影響?企業又該如何做好準備?本文有詳細的說明。
關於本文藝術作品/小關一成(Kazuaki Koseki)的攝影專題《螢火》(Summer Fairies)捕捉姬螢(日本螢火蟲)在夜空中集體留下的蹤影,以及光的軌跡。
40年來,資訊科技的進步讓企業愈來愈能「分拆」營運,並將個別任務外包給專業公司。如今企業在推行這項策略時,強度(有些人可能會說:顛覆公司的程度)比以往高出許多。目前推動這種發展的技術,尤其是應用程式介面(API),能夠將跨組織的工作流程以數位方式整合起來,允許不同系統即時互動,大幅降低協作成本,複雜的活動鏈也得以輕鬆分配到眾多實體,包括顧客。
我們可以看看物流業目前的狀況。過去,中小型品牌在履行訂單的速度上,難與大型零售商匹敵,但ShipBob等雲端服務扭轉了這個局面。ShipBob經營一個履行中心(fulfillment centers)網絡,這些履行中心提供倉儲、揀貨、包裝和配送服務。它的平台與眾多電商店家與市集無縫整合,自動在自家與合作伙伴倉庫之間分配庫存,讓獨立公司(包括在TikTok Shop販售商品的賣家)無須自建履行基礎設施,即可提供兩日到貨服務。
或以餐廳外送業務為例。今日的「餐廳」可能僅由品牌、食譜和菜單組成,其他都可以外包給Kitopi這類高效率的「雲端廚房」網絡,由它管理一切活動,包括採購、招募、料理,以及與外送平台的協調。因此,餐飲品牌無須投入巨額資本,就能迅速擴大外送業務。
這兩個例子說明,新的跨組織通訊系統正催生高度專業化的服務供應商。這股趨勢始於2000年代,當時雲端運算開始重塑以科技為核心的產業。但如今,這股趨勢正在大幅改變所有類型的公司。在本文中,我將以10年的研究成果為基礎,探討這種轉型背後的力量、關鍵面向,以及企業如何應對隨之而來的機會和挑戰。
本文觀念精粹
進步:新的資訊科技,尤其是應用程式介面(API),讓企業能夠與其他公司的系統建立自動化的即時通訊,進而大幅降低協作成本,複雜的活動也得以分配到眾多實體,包括顧客。
衝擊:這種數位整合促成高度專業化服務的興起,讓企業在擴大規模時,速度快上許多,成本也降低許多,而且中小型企業也得以與大型企業競爭。
對你的意義:要在這個新環境蓬勃發展,企業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策略和營運。它們需要將流程數位化,善用外部服務,並做好準備,與那些統籌外部服務的企業做更激烈的競爭,因為那些對手能夠建立新的配銷通路和創新的產品或服務。
新浪潮的推動因素
最新的分拆方式與傳統的外包有著根本的區別:企業不再只是將任務交給第三方,而是將高度專業化的外部服務,直接嵌入自身的營運中。促成這股趨勢的因素有二:
企業將以顧客為中心的流程數位化。為提供顧客快速便利的服務,企業持續將各種通路的工作流程進行數位化與整合。達美樂披薩(Domino's Pizza)就是一個例子。線上訂單目前占其美國零售額的85%以上。顧客下單後,訂單便會自動觸發門市內部系統來協調料理時程,並開始披薩的準備工作。系統會在每一個環節向顧客更新訂單處理狀態,直到配送或取貨完成為止。標靶百貨(Target)也採取類似做法,當顧客透過app或網站下單,並選擇店內取貨時,系統會立即指示店員揀貨並備妥商品,等待顧客光臨。如果達美樂和標靶百貨沒有整合自己線上與店內的系統及流程,顧客就無法取得最新庫存數據或追蹤訂單處理狀態。
一旦企業將這種程度的整合融入內部營運,很自然地,下一步就是將整合延伸到外部的合作伙伴。同一套數位基礎設施既能將零售商的app與店內庫存同步化,也能將app串接到第三方配送平台、支付處理商,以及履行網絡,從而將過去彼此孤立的流程轉化為一個廣大的數位生態系統。
數位介面的普及。將模組化元件之間的介面標準化,歷史先例可追溯至19世紀,當時可互換零件徹底改變製造業,催生出大規模生產。1970年代,電子資料交換(EDI)讓系統之間可以交換資料。時至今日,最新的數位介面(尤其是API)讓企業能夠輕鬆在自家系統與其他公司的系統之間,建立自動化的即時通訊,進而大幅降低協調成本。API是一套規則或指令,程式可以透過API向另一個程式請求資訊或服務,而無需了解另一個系統的運作方式。API的採用已經達到一個臨界點:如今大多數的網路流量都是由API所驅動。
雖然許多API為私人所有,只開放給受信賴的合作伙伴使用,但其他API則是公開可用,各界易於取得。Postman等熱門平台收錄超過10萬個公開API,供使用者探索、測試和管理。借助這些平台,企業可以輕鬆探索各式各樣的服務,並將它們整合到自家的工作流程中。
例如,UPS提供的API,便允許開發人員只需在他們自己的app中添加幾行程式碼,就能讓使用者安排取件時間、追蹤配送狀態,以及計算運費。其他公開可用的API包括:Google地圖的API,可為配送和路線規畫系統提供定位及地圖功能;Stripe的API,可簡化電商平台的支付處理;沃爾瑪商城(Walmart Marketplace)的API,讓沃爾瑪商城的賣家輕鬆管理庫存和訂單。
“數位整合不僅降低成本,更讓原本專屬於產業巨頭的技術和基礎設施變得普及。
高度專業化服務的好處
如今,企業可以利用一系列服務,快速大規模執行明確定義的任務。這些服務的供應商將許多客戶的專業工作集中處理,因此能夠充分利用規模經濟。例如,Kitopi將各家餐廳的外帶餐點準備工作從餐廳的核心業務分離出去,轉移給一個廚房網絡來處理,這些廚房效率高昂、技術驅動,並在外送方面做過最佳化處理。Kitopi不必提供內用服務,因而擺脫相關限制,可以在自動化和技術方面進行大規模投資,進而降低營運成本。同樣地,ShipBob的物流網絡支援數千家企業,因此可以將倉庫營運和運輸基礎設施等固定成本,分攤到數百萬筆產品訂單上,進而降低訂單履行的成本。這類服務供應商同時服務眾多客戶,也就比個別企業更能應對難以預測的需求變化。ShipBob可以將訂單激增的影響分散到整個網絡,為客戶提供更穩定的訂單履行服務。如果Kitopi某個餐廳品牌合作伙伴當天生意清淡,而另一個品牌的訂單暴增,Kitopi便能平衡工作而不浪費資源。
企業把任務外包給高度專業化的服務,就能取得先進的工具、技術和能力,也免除原本必須進行的重大投資。例如,Stripe的API平台,讓企業能夠在全球各地輕鬆收款,因為Stripe與世界各地的支付處理商都有合作關係。Twilio的API通訊平台,讓企業利用它與不同國家電信公司的串接來發送簡訊。這樣一來,叫車服務就能使用代理的電話號碼,連結司機與乘客;銀行能夠發送一次性密碼以確保登入安全;電商平台則能透過簡訊自動發送訂單確認和配送狀態通知。OpenAI提供API讓企業使用ChatGPT,這樣企業不必在內部建置、訓練或託管模型,就能將強大的AI能力整合到自家的工作流程中。
數位整合讓企業可以輕鬆運用其他公司的基礎設施和專業知識,不僅降低成本,更讓原本專屬於產業巨頭的技術和基礎設施變得普及。一位懷抱理想的廚師如今無需實體店面也能開設餐廳,他可以採用雲端廚房準備餐點,透過Uber Eats外送,並利用Stripe來收款。TikTok內容創作者可以在幾天內,將爆紅的點子打造成全球品牌——借助AI設計商品,隨選生產,並透過高度專業化的物流供應商網絡,自動化處理訂單的履行。電玩遊戲開發商則能使用專門的遊戲變現平台Xsolla,來管理遊戲內付款、訂閱和虛擬經濟,讓玩家可以購買數位商品、訂閱優質內容與交易虛擬資產。 無論是單人的新創公司或《財星》(Fortune)500大企業,如今都能立即隨選使用這些工具。企業往往能以極少的前期投資,組合各項必要的能力,並且增加營收,進而達到10年前就難以想像的速度、彈性與創新水準。
「統籌者」的新機會
數位整合帶來的新能力也促成統籌者的崛起,這類企業負責協調各項必要的任務,來創造與交付產品或服務。統籌者通常會管理端到端的工作流程,並擔任顧客的主要聯絡窗口。例如,Uber Eats雖然不控制餐廳或司機,卻負責管理從接單到送餐的整個工作流程。
現在,許多企業能夠輕鬆統籌新的服務,來強化自家的產品。以汽車保險公司為例,當保戶透過保險公司的app通報駕駛事故時,該公司可以委託像Agero這樣的駕駛輔助服務業者,從它龐大的獨立拖車公司網絡中派出一輛拖吊車,安排將車輛拖送至認可的維修廠,並向保險公司的理賠系統提供即時更新。保險公司還能利用Tractable這類服務提供的AI理賠評估工具,分析保戶或拖車司機上傳的車損照片,在幾分鐘內產生維修估價單。或者,保險公司可以利用CCC Intelligent Solutions之類的第三方平台,取得自動化車損評估、維修估價單與數位理賠流程整合功能。
統籌者可以創造全新的配銷通路。以某些特殊險種為例,傳統的購買流程十分繁瑣,導致投保率始終偏低。然而,數位整合讓智遊網(Expedia)、Ticketmaster和Uber等企業,能夠將保險的購買,直接嵌入顧客旅程中,將這些購買有效轉化為幾乎沒有阻力的決策。在智遊網上預訂航班的旅客,可以輕鬆加購旅遊保險;Ticketmaster的顧客能一鍵投保活動門票;Uber司機也可即時啟用保險。在這種轉變的影響下,過去那些規模過小或過於複雜而無法把握的機會,如今一個接一個開啟。根據某些估計,5年內將有30%的保險交易,會透過這些內嵌的通路完成,這不僅會重塑產業樣貌,也為統籌者創造營收的機會。
零售商目前正在將新服務嵌入工作流程中,來統籌顧客的購物旅程。藉由整合Afterpay、Affirm和Klarna等融資解決方案,零售商讓顧客透過分期付款來購買產品,將消費阻力降到最低。這些服務的供應商透過API連接到購物流程,處理信用審核、還款排程與風險管理。
統籌者如果能夠駕馭強大的數位服務生態系統,就會變得極為敏捷。例如,拉丁美洲的投資銀行BTG Pactual便是與專業的雲端平台Pismo合作,在8個月內推出新的網路銀行;Pismo透過API為多家金融機構提供核心的銀行功能(帳戶管理、存款、交易處理等)和支付基礎設施。由於模組化元件可以相對容易地進行替換,像BTG Pactual這樣直接面對顧客的統籌者,就能不斷改善價值鏈,讓服務持續配合不斷變動的顧客期望與市場需求。(資訊揭露:我曾受聘為BTG Pactual傳授高階主管教育課程。)
為你的公司做好準備
你的公司若要在這片新天地蓬勃發展,就必須採取以下步驟:
將流程數位化。把營運視為模組化元件,然後考慮哪些任務需要數位追蹤,以及需要追蹤到什麼程度的細節。接下來,評估即時數據最能強化哪些層面的決策和回應能力。Uber以數位方式追蹤司機的即時位置,以便有效率地媒合司機與顧客。Zara將RFID標籤嵌入每一件產品,以便即時獲知庫存位置,進而快速又彈性地在各通路之間履行訂單。許多企業已經將人工任務(例如接受顧客訂單)數位化,進而加快工作流程並提升顧客體驗。
如果你將內部營運設計成可以使用API,那麼將這些營運與外部服務整合,就會容易許多。例如,標靶百貨的門市取貨模式,仰賴API串接網站、app和實體門市。這些API也允許這家零售商與第三方建立訂單履行機制。亞馬遜早期努力打造API驅動的內部系統,為AWS和亞馬遜物流(Fulfillment by Amazon)之類的獨立服務奠定了基礎。
彙整外部服務。為找出分拆的機會,可以彙整與自身產業相關的外部服務,並特別關注新興的企業與技術。像Postman和Rapid這些公開的API平台,可以協助你發掘新的創新服務。那些為特定產業提供解決方案的平台也能發揮同樣的效果。例如,在零售業,Shopify的應用程式商店提供超過8,000個app,而市集基礎設施軟體領導廠商Mirakl,則為有意推出第三方市集的零售商,提供一系列精選的潛在合作伙伴。在保險業,HeraldAPI彙整各項商業產品,保險經紀人與技術供應商可以透過API取得這些產品。Open Banking Tracker則是編製開放金融和銀行生態系統,追蹤全球各地的銀行、第三方供應商和銀行API。
主動探索外部服務,你就能強化營運,整合尖端功能,並且領先競爭對手。你還可以尋求新的機會來配銷產品或服務,或將你的產品或服務嵌入更大的數位生態系統,讓你觸及數量多出許多的顧客。 決定要分拆哪些活動。首先,找出哪些活動明顯可以從外部專業受益,尤其是那些需要大量基礎設施、先進技術或額外產能的活動。利用專業供應商來完成這類任務,可以讓你有效率地擴大規模,而無需進行大量的內部投資。在其他情況下,你可以選擇由顧客自行完成某些任務,這樣不僅能夠改善顧客體驗,還能簡化內部營運並降低成本。
此外,你也要考慮分拆各項任務的潛在影響。例如,將任務重新分配給外部供應商,是否會導致你失去寶貴的綜效?假設一家餐廳將餐點製作外包給雲端廚房,但將食譜配方保留在內部,這樣可能會讓餐廳比較難透過調整配方來完善品質或提高效率。
最後,徹底評估依賴外部供應商執行關鍵任務或服務的風險。2024年Synapse Financial Technologies的倒閉,就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例子。Synapse為金融科技新創公司提供後端基礎設施,將它們串接到傳統銀行,並管理客戶的帳戶和交易。該公司突然倒閉導致客戶以及客戶的客戶,無法使用關鍵服務,凸顯出企業在依賴外部供應商執行關鍵營運前,必須評估可能的弱點。
決定是否將流程或資產開放給其他業者。當今一些最成功的公司,已將自身能力轉化為全新的營收來源。例如,沃爾瑪的發展已經超越傳統零售業,透過旗下的沃爾瑪物流服務(Walmart Fulfillment Services)和GoLocal配送,將其龐大的物流基礎設施,開放給第三方品牌及電商賣家,即便是未進駐沃爾瑪商城的獨立商家,也能夠使用這些基礎設施。
若要評估你的內部資產是否能做同樣的使用,應先檢視是否存在過剩產能。未使用或低度使用的資產,可能為外部合作伙伴帶來可觀價值,讓企業在不大幅增加成本的前提下,有機會創造額外收入。接下來,評估向其他業者開放你的系統,是否有助於實現規模經濟,進而讓你能夠加大對核心能力的投資,進一步提升營運效率。例如,沃爾瑪為第三方提供的物流服務,能夠讓核心的零售基礎設施擴大規模、提升效能。
開放內部系統也能讓外部合作伙伴,創造與你互補的產品或服務,並為你的現有顧客提供更大的價值。以Shopify為例,它將自己的電商平台開放給第三方app開發商,這些開發商為Shopify商家提供付款處理、行銷分析、配送解決方案,以及其他有價值的工具。然而,在開放系統之前,你應該仔細評估潛在風險,像是數據安全漏洞或聲譽損害,並確保已建立安全機制。
下一步是什麼
有兩項發展可望推動價值鏈進一步的分拆。
人工智慧。AI很可能會在價值鏈運作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。例如,馬士基(Maersk)利用AI系統管理自家的全球航運業務,它從連網感測器、GPS追蹤系統和外部供應鏈伙伴蒐集即時數據,然後將這些數據輸入演算法,來完善航線、預測延誤和調整排程,以提高效率。由於馬士基使用數位介面,它的AI平台可與港務局、海關機構和第三方物流業者等實體組織無縫溝通。這確保整個供應鏈可以即時協調,將運輸時間和干擾降到最少,提高燃油效率,並讓全球航運更加可預測且更具成本效益。
自主代理系統這種相對較新的AI形式,可能會變得特別關鍵。這些系統能夠獨立學習、適應和決策。隨著這些系統的演進,它們將會內嵌到企業內部和跨企業的工作流程之中,無需人為介入即可管理與改善流程。它們將能整合多方來源的數據,並動態回應種種變化。在供應鏈中,它們可以自主調整生產排程、庫存水位和物流,以因應需求波動或突如其來的干擾。聯邦快遞(FedEx)等企業已運用AI系統,來分析運輸路線與外部條件的即時數據,進而做出各項決策,以完善配送網絡,降低油耗,並加快包裹在物流基礎設施中的移動速度。
端到端整合。我相信,全面整合、數據驅動的生態系統,將在企業競爭中扮演更加關鍵的角色。馬士基是這方面的先驅。另一個例子是知名的中國零售商Shein,它打造數位化的端到端供應鏈,將供應商、製造商與物流業者串聯起來,徹底革新快時尚。Shein的隨選生產模式會先小批量生產商品(每款商品通常只有100到200件),以便在擴大生產規模之前,快速評估消費者的興趣。藉助即時數據與AI見解,Shein能夠找出新興的時尚趨勢,並據此調整設計、生產和庫存,將設計到上市的週期,從3週縮短至5日。最近,該公司宣布一項「供應鏈即服務」計畫,向外部的品牌和設計師開放它先進的製造及供應鏈基礎設施與技術,讓他們也能像Shein一樣快速運作。Shein仿效亞馬遜和沃爾瑪的做法,向其他業者開放自家的供應鏈,儘管它還同時應對著日益不確定的地緣政治與貿易環境。
數位介面、超級專家與統籌者的各項進展,正在重新定義價值鏈,創造更加敏捷、可擴展與創新的商業模式。要在這片新天地蓬勃發展,企業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策略,以及營運的各個層面。它們必須了解各項進展,特別是AI的進展,並讓自己做好準備,在日益相連的世界中與其他企業一較高下。
文章來源:哈佛商業評論 10月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