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8年老公司成功數位轉型的四大關鍵日期:2022/6/21

Shutterstock.com


身為擁有168年歷史的衣飾零售品牌,Levi's如何擺脫傳統的束縛,成功推動數位轉型?Levi's的執行副總裁兼財務長哈米特.辛格現身說法,歸納出四大成功關鍵。


十多年來,「數位轉型」一詞幾乎普遍存在於各行各業。這個詞因為組織或背景環境的差異,而有不同的含義,但有一點始終不變:數位轉型不會在短期內停止或減緩。


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態勢清楚顯示,數位化在組織中的角色,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。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)的資訊,到2023年時,全球在數位轉型上的支出,可望達到驚人的6.8兆美元。


然而,並非所有的數位轉型都是一樣的。以我擔任執行副總裁兼財務長的Levi Strauss & Co.(以下簡稱Levi's)為例。這家標誌性的零售和服裝公司,有著逾168年、根深柢固的習慣和傳統,因此面臨一系列特有的挑戰;若要解決這些挑戰,就必須尋找對於本公司特有的背景環境來說,是合理的解決方案。我們知道,我們公司若要在疫情之後變得更為強大,就必須優先重視數位投資,並重新思考常規的工作方式。這需要高階主管團隊共同達成一個全新的一致方向,以及讓整個組都織具備敏捷性的新文化。



文化轉型

許多人已經注意到,在促使科技計畫成功這方面,企業文化扮演了關鍵角色。例如,經濟學人智庫(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)於2019年的一項意見調查,發現組織文化是鼓勵組織內部廣泛採用技術的一項關鍵挑戰。我們公司也不例外。


以往,Levi's內部的創新需要幾個月、甚至幾年的時間才能推出。但在現今步調快速的世界中,等待完美的時機會讓自己遠遠落後。甚至在疫情肆虐之前,我們就已經踏上漫長的旅程,推動公司轉型為數位優先(digital-first)的組織,也就是:行事風格是零售和服裝公司,但同樣也像是科技公司。一般很容易從表面上理解「數位優先」這個詞,並且假設這主要是在實施商業技術:將數位基礎設施升級、加強行動應用程式、增加新的線上功能等。當然,這些是這段旅程的一部分。


不過,要變成數位優先,不僅僅是為了促成交易和加速供應鏈的運作。技術必須深入延伸進入工作方式之中,讓組織得以實現技術能提供的所有好處。我們是服裝公司,植根於「完美主義者」的心態。通常,我們若要採用一個構想,會規畫六個月,建立「完美/最佳」的解決方案,然後再繼續反覆改善六個月或更久,妥善完備之後,才將產品推出上市。然而,技術優先的心態,是以敏捷工作方式為基礎,而「完美」的解決方案,就成為一種演化的過程。直接追求完美,可能會嚴重妨礙我們與消費者進行快速的連結。


2020年初,我們轉向遠距工作,並強調了這項做法的經驗教訓。員工若不在辦公室工作,就必須採取全新的思考方式,以及如何與公司(和其他員工)互動。但我們發現,這種文化是基於業務持續性和文化持續性的精神,願意接受各種技術工具。


就像大多數公司,我們正奮力投入開發並推出新功能,這一切全都來自居家工作的環境。一些由技術推動運作的選項,必須在幾週內部署,以免產品擺在貨架上無人問津,這類選項包括「線上購買、店內取貨」、預約購物、取貨點自取(curbside pickup)、「從門市出貨」等。我們甚至必須更進一步,以回應新類型的消費者需求,同時還要保持市場競爭力。我們沒有像許多同業那樣,大幅削價和降價,而是利用人工智慧(AI)來推薦更明智的折扣和促銷,以協助我們保持利潤;這對本公司來說是創舉。技術對我們經營業務的重要性大幅提高。


透過這次經歷,我們發現,數位轉型在我們企業文化中激發的改變,與其促成的新技術能力一樣有益。數位轉型不僅是展開新的解決方案,或以數位方式運作平台和工作流程,關鍵更在於:推動員工轉為以敏捷和數位優先的心態來思考,並鼓勵建立和採用新的技術;不僅對團隊而言如此,有時對整個產業亦然。


數位轉型在我們企業文化中激發的改變,與其促成的新技術能力一樣有益。


領導人在繼續進行自己的技術和組織旅程時,應該記住以下四個關鍵見解:


見解1:不要讓追求完美阻礙你追求良好的可能

在經歷重大轉變時,重要的是需不斷提醒員工,失敗是無妨的。其實,失敗對成功非常重要,只要你能從失敗的教訓中學習,不斷改進即可。員工畢竟只是凡人,難免失敗。不要讓追求完美妨礙你創造良好的可能。


這種心態在數位原生企業和新興企業中很普遍,但在傳統組織中仍然十分罕見。 Levi's已經有168年的傳統和習慣,這種固有的行事方法,使得轉變為「快速失敗」的心態,成為一項艱鉅的任務。在這趟旅程的開端,我知道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建立創新的交易方式,並將之當成反覆進行的流程來實施。


我們的「從門市出貨」服務,就是很好的例子。儘管這項服務一直都在我們的數位路線圖上,但疫情大流行的態勢,加速了我們的行動,要讓這個服務(以及其他服務)能更快地推出。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,讓技術或應用程式臻於完美。相反地,隨著我們學習並了解哪些做法有效、哪些無效,得以迅速推動這項服務,並持續調整。


增加這類新功能所需要的,不只是在結帳櫃台安裝一個新按鈕。這項功能使門市經理和造型師的工作量增加,並且要仰賴即時庫存的取得,而在這些層面,我們不見得已經做好準備,能夠立即整合並同時處理所有這些層面。我們知道,這不是我們可以或應該立即大規模推出的項目。這必須是逐漸演變發展的:我們在選定的門市進行測試,收集員工和顧客的回饋意見,並改進這項技術,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增加更多試行的門市。這種反覆測試改善的方法,科技公司已習以為常,但對我們來說,這代表了公司在產品開發方面開始轉變,並在我們擴大實施到全公司之際,要求我們的團隊放心改變,並改進解決方案。


對我們的轉型旅程非常重要的是,領導階層要提供鼓勵和支持,以促成這種敏捷文化,並建立一個做到「良好」即可的環境。由我們的資訊長克里斯.克拉克(Chris Clark)所領導的資訊科技團隊,在主導推動這項轉變上功不可沒,他不斷提醒我們的團隊,這是一個漸進的旅程。


見解2:大幅超越競爭對手

覺得「落於人後」時,很容易陷入恐慌。很多組織就是在此時出錯:它們聚焦於建立新工具,以趕上競爭對手,而不是建立新工具以領先群倫。


我一定會問員工的第一個問題是:「我們的競爭對手沒有做什麼?」並以這個問題為起點來著手進行。


例如,隨著零售業努力嘗試吸引Z世代買家,我們仔細研究這個世代的購物行為和偏好。於是我們成為首批在門市接受PayPalVenmo行動支付的零售商之一,並以創意的新方式透過InstagramTikTokSnap等社群平台進行交流,我們以協調一致的行動待在Z世代偏好的平台上,同時持續領先競爭對手。


這些產品和服務本質上是數位的,因此轉型旅程與結果一樣有益。雖然產品能夠多銷售一點再好不過,但這個發現的過程,讓我們有機會加深與顧客和關注者的連結,並進一步了解他們的行為。銷售數量並不一定是衡量成功的領先指標。我們反而應該問自己的團隊:「你學到了什麼?」「學完了嗎?」以及「你們的結果是決定性的嗎?」這些問題不但重塑了團隊衡量成功的方式,還可以教他們下一步該往哪裡走。


見解3:每個人都應該由數據驅動

數位化的主要好處之一,是組織現在可以收集以前不可能得到的大量數據(當然,要先取得消費者同意,並採取適當的治理才能收集),讓企業能夠以新穎的方式了解消費者。數據固然是關鍵,但絕不要忽視人的因素。


為此,內部團隊需要一些方法來接收和消化收集到的資訊,否則那些資訊將毫無用武之地。此外,公司應該提供工具和激勵誘因,讓每個職能部門都能批判性地思考:要如何處理所有這些新資訊?可以做些什麼來促成更深入得多的消費者連結?組織要如何重新構思自己,才能變得更關係重大?這些都是大哉問,只有當人們實際將本身獨特的視角,應用於目前可取得的廣泛數據時,才能夠加以解答。


為了達到這個目的,我們並沒有聘請外部技術人才來推動數位轉型,而是在2021年推出「機器學習訓練營」(Machine Learning Bootcamp)來提升員工的技能。來自全球各地和各單位的員工(包括零售門市、配銷中心,以及財務、人力資源、行銷等總公司職能部門),獲邀申請參加為期八週的沉浸式、帶薪的全時間訓練,他們學習寫程式碼、Python程式語言、統計學等等。一些上完這套課程的員工,可以選擇加入由我的同事卡提亞.華許(Katia Wash)博士領導的「AI 與策略」(AI & Strategy)團隊,大多數員工則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,實際應用所學。


在舉辦訓練營的第一年,我們訓練來自北美、歐洲和亞太地區二十多個地點的百餘名員工。這套課程強調我們要相信員工,以及員工推動變革的力量。若給予員工機會,他們可以開啟利用AI和機器學習的新方法,以便重新構思整個公司的工作和流程。


見解4:給予時間提升技術熟練度

對許多團隊來說,調整以配合新的工作方式和了解新事物,是熟悉的領域,但對其他團隊來說,這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典範轉移。要認清,人們被要求做出行為改變,並把這當成一段過程,而非一夕間強迫改變。


我們的數位轉型旅程的一部分,是升級我們的企業資源規畫系統(ERP),成為標準化雲端解決方案,並與組織中的所有系統妥善整合。升級的好處意味著,我們可以取得即時數據,以制定更好的數據驅動決策。為了充分發揮數據的潛力,員工必須接受新工具,並培養數據熟練能力。我們並不期望這一切在一夕間發生,因為員工習慣使用多年來他們已經用得很有成效的舊有系統。我們了解到,透過訓練,並且清楚呈現這些系統如何簡化和加強他們的工作流程,我們正在以數據熟練能力為中心,建立一種創新和回應的文化。


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,我們公司的文化如何演變發展,逐漸接受新的技術計畫,那就是機器人流程自動化(RPA)的運用。經過四年,我們現在擁有自己的內部RPA卓越中心團隊,這個團隊尋找簡化流程的方法,並打造機器人,以便將繁瑣、人工執行的工作自動化。在整個組織中測試、教育和展示RPA的好處,需要時間,現在這套計畫已經獲得重大進展。很高興看到我們的組織張開雙臂接納RPA,但RPA卓越中心團隊持續提供教育訓練和鼓勵,是一條漫漫長路。我們必須化解大家對「自動化」的疑慮,解釋自動化可以帶來的巨大價值。


重新思考成功的樣貌

成功不一定像你最初想的那樣。我在自己的專業生活和個人生活中,都看到這一點,在商業領域尤其如此。我們最終到達的地方,與我們原本預定的目的地不同,而且旅程通常會變得比實際結果具有遠為更多的價值。


在過去的一年半裡,我們已經看到這種情況常常出現。新冠疫情重挫各個產業,更大幅拉開零售業中領先者和落後者之間的鴻溝。每家公司都在加快本身數位路線圖的進程,以因應疫情的各種變化、維持業務運作,並與消費者保持連結。但如果不改變思考方式,這一切就不可能發生,對我們來說尤其是如此。


隨著疫情持續肆虐,並衝擊我們這個產業,現在正是好時機,去評估我們本身的數位策略,並思考對我們的員工和公司而言,成功應該是什麼樣貌。


文章來源:哈佛商業評論6月號